环保有一套,限塑成效看得见!环保团体荒野保护协会今(17)日发表2018年净滩成果,发现自政府大力限制塑胶袋后,捡到的废弃塑胶提袋佔整体海岸废弃物的比例,已逐年下降到今年的第7名,更是历年最少,显示限塑有成。但废弃塑胶吸管却连续三年稳坐台湾海废十大排行榜的第三名,就是说也就是1万件海废中,有近1300支吸管!
海洋废弃物问题已是近年来最受全球关注的议题之一,台湾四面环海,沿海海滩也布满了大量塑胶垃圾、废弃物,荒野保护协会从2004年起响应国际净滩行动至今已14年,在今年的数据中,数量排名第一的海洋废弃物是宝特瓶4万6976支,第二名则是塑胶瓶盖4万3733个,第三名为塑胶吸管3万6660支,而4至10名则为玻璃瓶、菸蒂、外带饮料杯、塑胶提袋、免洗餐具、渔业浮球浮筒、渔网与绳子,前10名就占整体数量比例高达82.9%。
环保署在今年推行十四类、十万店家不免费提供塑胶袋之「扩大限塑政策」,成效也具体的反应在海洋汙染监测数据上,让今年全台净滩所捡拾的塑胶袋数量比例上创14年以来的新低,仅占整体垃圾量的5.7%。
荒野保护协会理事长刘月梅表示,虽然减塑政策常被误解为造成民众生活不便,但长期的数据显示,减少塑胶袋的源头是正确的方法。根据未来环保署规划, 2020年起所有开立发票的商店都限用购物塑胶袋,只要是列管的限塑商家,餐厅内不能提供免洗餐具,内用饮品也不能一次性塑胶吸管,2025年起「全面限用」4项一次性塑胶製品,包括购物用塑胶袋、免洗餐具、外带饮料杯和塑胶吸管,2030年则「全面禁用」。